官方动态

新的行业资讯、新闻公告,快速了解

资讯信息

Information
大咖观点

小米投资公司要做大模型焊接机器人,是假把式还是真本事?

时间:2024-08-13文章编辑:科工云网

01

神秘之师背后的硬核支持者


首先是有关大模型焊接机器人这则事件本身,其实短短几行字即可概括——成立于去年的具身智能企业小雨智造,与松下的合资公司唐山松下达成战略合作,双方要利用大模型技术,共同开发先进的智能焊接机器人。

这件事备受关注的原因有三,其一是小雨智能这家神秘之师其实是小米对外投资的第一家具身智能企业,由此这家公司获封“小米系”。实际上,这家公司成立不到半年就获得了亿元种子轮融资,背后不只有小米,还有机器人泰斗王田苗北京智源研究院等。前者是机器人领域极具影响力的投资人,他的学生包括九号公司董事长兼CEO高䘵峰和联合创始人兼总裁王野,手术机器人Remebot创始人兼CEO刘达,车联网大数据平台博创联动CEO陶伟,艾利特机器人董事长及CEO曹宇男等,在中国智能机器人领域是桃李满天下的人物。


小雨智能股权穿透图
(图源:爱企查 注:瀚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为小米100%控股企业)

此外,小雨智能的创始人曾在小米任职,其中创始人乔忠良曾是小米的早期成员,作为MIUI研发负责人,领导了从MIUI 9至MIUI 12等多个版本的开发工作,于2023年初离开小米创立小雨智能。另一位联合创始人王文林,也曾是小米软件系统平台部总经理,主导“小米大脑”以及IoT(物联网)系统的研发工作。

在股权关系,人物关系以外,还有一层产业关系。小米的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One和仿生四足机器狗Cyberdog十分有名,因此,坊间有人猜测,这是雷军智能机器人梦想的又一次尝试,自研和投资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而此次投资的小雨智造或许已经出现了产业化的曙光。


CyberOne

这就要谈到此事的另一主人公——唐山松下,这家公司是日本松下在亚洲设立的电焊机机器人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截至目前旗下拥有超过100万台电焊机、近5万套焊接机器人,而松下又是焊接机器人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如此庞大的产业规模,相信对于需要庞大数据量支撑的大模型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基座。

虽然目前尚不清楚小雨智造未来与小米自有产线之间的关联,但该公司旗下诞生的产品与“CyberOne”相会在小米智能工厂也不无可能,毕竟后者据称未来要在小米汽车工厂智造产线上“实习”。


02

具身智能+焊接,

风口技术遇上传统行业


讲完这其中纷杂的关系与坊间的猜测,就不得不提到让这件事受到业界关注的第二个原因,那就是“具身智能”。关注这一赛道的读者可能知道,这个赛道融资不断。据统计,从去年下半年至今具身智能相关公司已有超过10家完成融资。其中银河通用更是完成了今年最大的天使轮融资,达到7亿元


讲PPT就能融资的时代早已过去,现在已经是“卷学历”的时代,高校学者、研究员的产品虽然未出实验室,但依然能凭借实验室里的产品吸引到投资者的关注。显然,这种模式带来的隐忧如同“AI四小龙”的时代一样——有技术还不够,如何赚取利润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也有李开复这样的投资人和企业家对具身智能目前的商业化能力持怀疑态度,像他这样积极投身大模型的人,在具身智能乃至人形机器人领域投资公司为零。但他对此表示,他是相信机器人的,只是就具身智能而言,他认为更可能是10年以后的事情。腾讯首席科学家张正友也曾谈到过,现在的具身智能是“大模型+机器人”,是人为强行把智能塞进机器人体内



李开复在《财富》创新论坛

他们的担忧都不无道理,但如果回归到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智能焊接机器人,在这方面的大模型落地或许并非那么遥不可及。

从定义上来讲,具身智能就是机器人+大模型,机器人因大模型而生长出“大脑”和“皮肤”,它不仅能更好的感知交互,还有了学习功能;而大模型因机器人的依托而触碰到现实。粗暴来讲,就是ChatGPT穿越次元而来,以机器人的形态立于天地之间,这是对于未来硅基生命的一种想象。

焊接机器人是工业机器人领域渗透率最高的品类,在全球在役工业机器人中,焊接机器人存量占比在50%左右。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超过500亿元,全球占比45%,稳坐全球工业机器人第一大市场地位。焊接机器人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智造、金属制品、工程机械等行业。

纵观全球竞争格局,目前焊接机器人的主要品牌来自日本、欧洲和中国。代表品牌有日本的安川、发那科、松下、OTC等,欧洲的ABB、KUKA、IGM等,中国的埃斯顿、卡诺普、埃夫特、新松机器人等。

在大模型投入这个领域之前,焊接机器人经过漫长的技术发展,已经发展出来视觉机器人焊接技术等诸多模式,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在自动焊接过程中的实时检测、跟踪和控制,实现对焊缝、焊接工件等关键信息的实时识别和跟踪,从而提升焊接质量和效率。不仅大幅提升了焊接的精度和稳定性,也能减少人为操作带来的误差。发展至今,基于机器视觉的焊接机器人已经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工作场景,在工厂中十分常见。可以说,焊接机器人与大模型和具身智能衔接是由扎实的自动化根基的

此外,焊接机器人的焊接对象非标化程度高,无法用同一动作完成大量非标件的焊接。小批量非标件的焊接需要机器人搭载具备识别和自主规划焊接路径的焊接系统,其难点在于焊接模型和3D视觉技术。大模型在此方面确有加成。

再者,“大模型”加身焊接机器人已有先例。华工科技中央研究院的AI焊缝跟踪机器人采用了基于工业大模型的焊缝跟踪技术,由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研发的“紫东太初”通用大模型作为智能底座,代替传统的计算机视觉小模型,通过对工业行业的焊缝跟踪场景进行赋能,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实时焊缝跟踪技术。


华工科技中央研究院的AI焊缝跟踪机器人

根据公开资料来看,华工科技基于工业大模型的焊缝跟踪技术,运用“紫东太初”大模型对工业场景的行业数据进行行业数据的适配,从而打造出L1行业大模型,即紫东太初·工业大模型。从效果来看,实现了焊缝数据的实时捕捉,不受外部影响并能迅速做出反应,响应时间为毫秒级,通过算法自动生成精确路径,引导机器人进行高精度焊接,精准度更高,稳定性更强,识别效率比传统CV技术提升了50%。

但目前看来,大模型要想进入产业化阶段不得不面临几个问题。

其一,工业焊接机器人一直以来发展和渗透的约束因素其中之一就是高维护成本,可以拆分为初始设置所需的高安装成本和自动化系统的投资以及维护成本等。大模型的注入在现阶段在上述方面的成本无疑是在增高的。因此,大型设备企业和具有大模型开发能力的新兴技术企业进行试点性合作开发是现阶段的趋势。对于工业领域而言,在一项技术被证实绝对可靠之前,进行大规模应用尚需时日。

除此之外,除了软件层面,硬件层面的支撑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焊接机器人的工作环境较为复杂,对机器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要求较高,焊接过程中要求传感器和视觉检测等方面有更精确的探测技术。


03

特定领域的“大模型”,

究竟是大模型还是小模型?


由此,我们自然顺接到第三点原因,也是我们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小雨智能的大模型从哪里来?投资队伍里,北京智源研究院是有工业方面大模型的,然而一家具身智能公司核心技术大概不会假借他人之手,大模型大概率是和唐山松下进一步完善。为什么说是完善呢?这是因为小雨智能此前已经获得了一家重型工业领军企业的批量订单,涉及数百台焊接机器人的供应,并且已启动首批产品的合作运营,必然是有备而来。至于何时揭开神秘面纱,我们只能敬候佳音。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指出,工业大模型是大模型为赋能工业应用所产生的产业新形态,通过通用大模型对工业知识的训练微调和专业小模型对数据、算力、参数的优化升级,构建通用工业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场景大模型等三类大模型形态,并通过“数据+算力+模型+应用”等四要素的深度融合,形成知识智能、业务智能、具身智能、体系智能等产品形态,重塑研发、生产、管理、服务、设备等生产制造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推动制造业迈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阶段。


概念难懂,我们简单列举市面上已有的在工业领域的大模型——


2023年,中工互联发布了中国工业领域第一款大模型产品——智工·工业大模型,现已在汽车制造、电力、能源等多个行业实现了产品落地和应用,它在知识问答准确率、性能功能和应用场景等方面通过迭代实现提升。


华为的盘古矿山大模型则是华为联合矿山行业领先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技术研发和方案验证,解决人工智能在矿山领域落地难的问题,目前已经在掘进、综采、运输等16大类256个矿山应用场景取得阶段性成果。


海尔卡奥斯的工业大模型COSMO-GPT目前也已成功落地工业指标优化、工业信息生成、工业问答等多个应用场景。


科大讯飞的羚羊工业大模型则是在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技术底座的支撑下打造的产品,具备工业文本生成、工业知识问答、工业理解计算、工业代码生成和工业多模态五大核心能力,目前已服务多家企业。



盘古矿山大模型

可以看出工业大模型离不开细分而零碎的应用领域,如果与行业结合,由“小行业”切入,逐步扩大自己的服务能力也是一种路线。这种模式对于拆解工业机理,在垂直行业服务更加有效,是相对快速的落地方法。大模型则是需要挑选数据更易获得的领域,以进行训练,数字化程度高的领域会有限享受。

但正因如此,现阶段的“大模型”能否称之为大模型都有待商榷,垂直行业的大模型还是大模型么?或许他们更符合的其实是“专用小模型”的定义。


04

结语


谈论到现在,我们想明确的是,“大模型+具身智能+机器人”这个组合拳将会在焊接这类传统领域掀起怎样的变革?如果说实现在任何环境下都能精准拾取水杯是诺贝尔奖的水平,那么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实现高精度高坚固度的焊接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理想情况下,我们期待将来有一个可以上刀山下火海的钢筋铁骨焊接专家,能够支撑更多危险场景的焊接工作。焊接机器人领域发生的故事,未来也可能在喷涂机器人等领域复现。


但显然,这个设想过于丰满,无论如何,这个公式会将焊接领域自动化引领至一个新纪元。目前看来,小雨智能和唐山松下的合作产物——焊接领域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会在机器视觉上更进一步,或许会比华工科技的机器人更具感知能力和普适性,放开想象,可能将点焊、弧焊、激光焊集于一身。这必然符合“可以解决一个场景的应用,能够带来价值”,这是很多投资者关注机器人的原因,但很有意思的是,这并不符合李开复对于具身智能的定义。


一切新兴热词都有文字游戏的阶段,入局和投资,谨慎一些没有错,也有豪赌者放开手脚赢在先手。我们期待大模型和具身智能尽早正式站上应用的赛场,接受市场考核。


即使大模型和具身智能的概念在工业领域的推进速度和渗透率远远不及预期,从长远来看,这两项新技术也将加快自动化的发展历程,并且加速数字化的渗透。泡沫也许会因不及想象而褪去,但潮起潮落一定确凿的发生过。


潮汐不止,泡沫易逝,一切只有大海知道,包括其中物种的死亡与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