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信息
Information“拼”价格,“战”海外,埃夫特、埃斯顿、奥比中光等“跑马圈地”
时间:2024-01-10文章编辑:科工云网
工业机器人行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随着整体竞争格局的加速,会倒逼各机器人厂家提升对成本的控制能力,加速机器人厂家对供应链的快速布局和深度优化,头部企业会加快上下游的资源整合和关键环节的自主可控。
基于成本控制角度和设备安全可控角度,终端客户会考虑用国产替代进口设备,对国产品牌机器人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因此,整体来看,行业竞争一定会更加激烈、行业洗牌会加速。
埃夫特相关负责人在近期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中也指出,“随着国产机器人厂家的崛起及相应市场竞争的延伸,价格竞争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埃夫特该负责人认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核心是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价格竞争是市场的应对策略。”
除此之外,机器人产业链企业还将采用技术降本、商务降本、完善产业链等方式来应对价格竞争,保持产品整体的毛利。
不止埃夫特,埃斯顿、奥比中光、奥普特、申昊科技等机器人产业链企业也于近日相继发布了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纷纷透露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及取得的进展情况。
危中寻机,出击海外
出海,向来是国产品牌所热衷的一大策略壮举。尤其是在国货加速替代“洋货”的大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重心聚焦海外市场。
近年来,随着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行业“内卷”加剧,出海趋势在机器人领域也已开始显现。
埃夫特财务报告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其实现营业收入14.26亿元,其中海外营收占比约50%,主要为海外汽车行业的系统集成业务。
据埃夫特相关负责人透露,公司未对海外业务未来的营收做比例限制,因为海外业务主要是汽车集成业务,为项目制业务,其营收跟接单的规模正相关。公司坚持资源聚焦战略,聚焦机器人整机业务发展,集成业务会相应控制规模。
针对境外机器人业务,埃夫特以机器人产品为纽带,进一步强化境内外业务的协同。在2023年上半年,其成功实现了通过CE认证的埃夫特机器人在欧洲市场销售的突破。智能机器人厂商申昊科技则将其人工智能机器人产品沿着“一带一路”沿线市场进行布局,并在陕西西安、福建福州及海外的新加坡市场设立子公司以分别针对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及海上丝绸之路沿线进行市场拓展。
开拓海内外市场,不断挖掘新的客户群体和应用场景。3D视觉传感器供应商奥比中光通过充分发挥海外业务平台作用和国际化品牌优势,服务全球超千家客户及众多的开发者,包含优必选、追觅、斯坦德机器人、云迹科技、高仙机器人等。
在2023年8月18日,其还与微软共同推出了两款iToF相机,其中Femto Bolt可适用于物流、机器人、制造、零售、医疗保健和健身行业等各类领域,Femto Mega I可适用于仓储物流拆垛码垛、生产产线上下料、大件物品的尺寸或体积测量等工业场景。
总体来看,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厂商开始加大海外布局力度,从而拉动新一轮的投资增长。GGII数据也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量达到15577台。
值得一提的是,在海外市场,国内机器人品牌还不具备售后快速响应能力。为此,一些国内机器人品牌已经开始在东南亚建立售后服务机构。
高工机器人注意到,在以国际化视野加速全球布局的战略步伐上,中科新松本着客户至上、服务至上的理念,进一步深耕东南亚市场,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为了加速全球化布局。在2023年9月,其旗下的多可协作机器人首次亮相日本汽车工业技术展,并获得参会观众的一致好评。
在全球化战略的推进下,格创东智也已打造出面向国际客户的技术服务能力,目前已在法国、德国、印度等多地展开业务并获得客户的高度认可,积累了丰富的海外项目开发、实施经验,对海外市场政策和工厂数字化转型需求有了深刻理解,将持续为更多全球合作伙伴提供精准、高效的解决方案。
“修炼内功”,追赶国际品牌
在2023(第十届)高工机器人年会上,“修炼内功”成为机器人产业链企业提到最多的提升策略。
斯微特传动总经理余运清明确指出,“当前国内厂商与国际厂商在产能、出货量方面差距相对较大,我们现在还处于学习阶段,需要加强修炼内功,为未来打好基础。”美的工业技术章浏明博士也强调,“我们需要深入扎根攻克核心技术,未来十年或者二十年的奋斗目标是,某些国家被我们的技术卡脖子。”
早期,工业机器人被日本、欧洲的“四大家族”ABB、发那科、库卡和安川电机长期在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占主导地位。但在近几年,国产机器人品牌已开始挑战进口品牌的地位。
发展至目前,国产机器人在搬运、上下料、常规组装甚至喷涂场景的品质得到快速提升,正在逐渐被客户认可。不过相比国外品牌机器人,仍有追赶空间。
据埃夫特相关负责人分析,“目前国产品牌机器人和国外品牌机器人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性能、功能和可靠性等三大方面。”
从性能方面来看,国产机器人在关节速度、重复定位精度等指标上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同类产品水平。但在绝对精度、动态响应、振动抑制等方面与国外品牌仍存在一定差距。
从功能方面来看,面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国产品牌和国外品牌各有优缺点,但国产品牌更贴近应用市场,在易用性和智能化程度方面来说更有优势。
奥普特相关负责人也指出,“对比国外机器视觉厂商,公司的优势主要表现在非标定制化的能力、自主研发能力与核心技术的积累、完善的自主产品线、成本优势,以及公司的快速响应能力;劣势主要是与国外行业巨头在行业渗透、产品通用性、品牌溢价等方面都还存在一定差距。”
从可靠性方面来看,部分国产机器人在平均无故障时间等指标上与国外机器人仍存在差距。不过,近期艾利特机器人顺利通过10万小时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MTBF)测评,获得MTBF可靠性证书,成为业内首家通MTBF 10万小时认证的企业。
章浏明博士则认为,“国产机器人企业不缺钱、不缺人,之所以被卡脖子,是手中缺少核心技术。”同川精密总经理沈晓龙也直言,“同川精密正在不断地向国内外先进产品学习先进性、适用性及可靠性。”
某种程度来看,虽然中国机器人市场已经开始起量,但并没有给中国企业足够的成长时间,目前还有很多方面有待于实践检验。未来,国产机器人产业链企业还需要勇于大胆尝试和探索。
而对2024年机器人下游市场的预期,埃夫特通过收集的市场反馈情况认为,光伏领域设备投资将呈下降趋势;3C电子行业的投资预计2024年会有一定恢复;锂电行业投资处于调整期,但由于公司刚进入锂电行业,目前的市场占有量较小,对公司来说是一个增量市场;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对国产机器人的导入对公司是一个机会;其他通用工业市场在不同行业和不同应用上投资的节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作为国产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埃斯顿方面也提出,2024年,开发增量市场的同时不断挖掘存量市场是公司业务发展的工作方向。除了在公司原有的优势行业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之外,一些传统行业的自动化转型需求也是公司今年重点关注的领域。另外,在汽车及零部件应用行业,将持续开发及推动点焊机器人产品在整车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与更多汽车行业的客户形成业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