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信息
Information“智改数转”之简谈中小工业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十大问题(续6-10项问题)
时间:2025-01-02文章编辑:科工云网
前言
老李最近简谈的《“智改数转”之简谈中小工业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十大问题》平台推送量3万+,阅读人数也不少,对于老李这类以自我学习、总结为导向的个人公多号而言也实属不易。因此老李结合部分粉丝后台私信的建议,将十大问题6-10项5点继续展开简谈之,供大家参阅、借鉴。
十大问题之6-10
6、中小工业企业资金投入的意愿难的问题。
我国的民营工业真正意义上是在改革开放后才不断发展起来的,受时代的红利,基于发展机遇良好,企业成活率不错,大部分的创业者们借的是创业的勇气、机遇的把握,当然对于生产技术的关注与重视是很高的,但也长期以来,还是整体处于一谈投入就只讲自身困难、只期政策扶持的问题上。其本质源于不想将盈利的资金多多用来持续投资。当然这也在一定方面是受服务商侧高价格的影响,中小企业深知“赚钱”不易,真正愿意拿出的资金又不多,导致其无法“高价买单”。
7、中小工业企业只关注简化的投入与产出比的问题。
中小工业企业在决策是否进行建设时因受管理者或管理团队考核更关注于每一年的收益、利润增长的多因素影响,往往仅着眼于简化的投入与产出比计算模式,很多时候的决策更只体现能否在短期时间内就可以见到投资之效,缺乏长远考量以及全面、复式化的综合评估的问题,没有认知到这是一个持续的长期关系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必要项,特别是从中小企业实际建设中无法做到持续、不断地开展数字化建设与促进管理、业务、产业模式转型,从而更无法为企业“筑”好未来更强、更好发展与更优竞争力与领导力的“新型梁柱”、规划功在“千秋”的长远战略能力。
8、中小工业企业缺少服务商能够提供“小快轻准”的产品与服务支撑,导致用不起、用不了、适用性差的问题。
这个问题需要辩证地看待,一方面的确是中小工业企业缺少服务商能够提供“小快轻准”(小型化、快速化、轻量化、精准化)的产品与服务支撑,导致用不起、用不了、适用性差的问题。这是因为中小企业的一线人员、管理人员的各方面水平无法与大型企业一样有着良好的基础,导致企业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无法如服务商支撑大企业一般的期望具备标准化与规范化的能力,因而需要服务商提供功能简单、操作方面、能记录核心生产作业与经营管理信息的产品,且具备价格便宜、后续需服务技术要求低、服务次数少等要求与期望,而服务商功能众多、管理事项涉及广的系统和服务报价高,反而有些不适应了。故而需要服务商改变自己的产品架构、功能与应用和服务模式。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些中小企业受其创立、发展、成长之路所限,管理水平无法适应企业发展所需,导致企业发展规模无法再向上增长,格局限定了发展且受认知只关注于简单的投入产出比,故而唯有用“小快轻准”的产品与服务支撑与之匹配之。
9、中小工业企业还在“补”信息化“课”,且受很多服务商只会将“信息化”替字为“数字化”问题。
这个问题同样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我国信息化从提出至发展也历经了多年,特别是从上世纪90年代至2014年前后,我们助力中小企业更从的是信息化为导向的开展建设工作,而这一时期,更多的中小企业基本上只是补了财务电算化的“课”、设备部分自动化、数控化的“课”,很多中小企业到现在还没有供应链管理系统,或供应链模块的采买只是为了财务上更加规范、精细的记账,而不是业务人员用来实时记录业务发生的信息。其实在当前,很多中小企业还在“补”信息化“课”,大量的业务处于无业务管理系统或应用支撑的状态下。
另一方面,我们目前很多服务商提供给企业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与产品,只是简单地将“信息化”替字为“数字化”,其产品功能也还是较传统,智能化数据采集、交互和创新应用场景、数据驱动业务进行协同与优化、融入实时数据助力精准决策的场景基本没有或少的“可怜”,还是“新瓶装老酒”,需要服务商真正多走近企业、了解业务与需求、充分提高研发水平,让产品经理与研发人员更多地了解业务、需求及充分融合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打造好的产品与方案用以支撑之。
10、数字化时代,中小工业企业还停在只给数据“画妆”、不懂、不用数据赋能业务协同、优化的问题。
数据的应用从基础到丰富多样化,呈现的应用场景与价值众多。而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处于数据无法全面信息化、信息化记录的数据处于“沉睡”之中,更多的以核心人员对这些业务数据的掌握来开展相关“经验式”的分析与决策。所以很多中小企业需要的更多的是有经验的“老师”。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从数据应用方面,数据也只是简要地进行了一些可视化的展示,但未能让中小企业的核心业务人员提供其所需的统计分析的应用工具及其场景,无法满足企业各级不同管理人员个性化统计、分析、多维关联报表、数据关联穿透分析应用需求,更谈不上实现以数据驱动业务在内部多部门、多岗位协同与优化的高阶应用场景,也更无法实现以数据协同业务进行上下游的创新应用探索,大模型也只能是望“词”而“叹”了。
小结反思
老李认为,唯有中小企业与服务商更多的双向“奔赴”,各侧多些自驱成长及深刻的观念转变,真心实意地以变革、创新为导向加快“智改数转”,方能在新时代发展浪潮中勇立潮头,不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