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动态

新的行业资讯、新闻公告,快速了解

资讯信息

Information
大咖观点

机器视觉头部企业入局关节机器人赛道,是搅局者,还是推动者?

时间:2025-03-19文章编辑:科工云网

关节机器人领域迎来一位实力选手。继布局移动机器人、机器视觉业务后,海康机器人正在拓展新的产品线。


3月13日,海康机器人官微显示,关节机器人是海康机器人基于“手、眼、脚”协同战略推出的全新产品业务,已相继推出多款关节机器人软硬件产品,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智能工业自动化需求,提升生产柔性和工艺智能。




构建“手、眼、脚”协同战略



从此次海康机器人发布的公告详情看,海康机器人的垂直多关节机器人的臂展范围在720mm-2010mm、负载覆盖7-35kg,覆盖大部分中小型工件的搬运、装配、焊接、打磨、涂胶等应用场景。


HSR系列SCARA水平多关节机器人的臂展范围在400-700mm,负载覆盖3-6kg,出厂可预置传送带跟随功能,搭配HAR Master在线编程软件,适用于小型零部件的装配、搬运、拣选、检测等应用场景。


除了发布多款六轴垂直多关节机器人和水平多关节机器人外,海康机器人还发布了配套的控制系统和离线编程软件-OLP软件,以及多款工艺包。


其中,在工艺包方面,海康机器人推出了视控一体工艺包、弧焊系统工艺包、码垛工艺包。


视控一体工艺包将感知、决策、执行融为一体,形成了高效协同的完整回路。海康机器人把所有系统组成部分统筹到同一个系统框架下运行,方便系统快速部署,提高调试效率。


弧焊系统是海康机器人专为机器人焊接应用而开发的一套自动化解决方案,涵盖弧焊工艺包及其周边配套设备,集成先进的焊接技术和智能化控制,实现高效、精准地焊接操作。


配套的码垛工艺包通过简化的界面配置、引导式编程和内置标准化模版,快速生成常用的码垛垛型和轨迹,降低操作学习门槛,节省编程调试时间,使码垛作业更加高效便捷。


当前,海康机器人的关节机器人产品可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智能工业自动化需求,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金属加工、3C 电子、新能源等行业,目前已投入多个现场稳定运行。




瞄准红海竞争



如果仔细看海康机器人在关节领域推出的产品,可以发现,海康机器人瞄准的是机器人领域的红海竞争。


1、关节机器人


从类型上,海康机器人第一个瞄准的是本体类型中销量占比最大的多关节机器人赛道,亦是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之一。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多关节机器人销量占工业机器人销量的比例为63.11%。


除了多关节机器人外,海康机器人瞄准的第二个本体类型是SCARA水平多关节机器人,亦是本体销量中占比第二的领域。


GGII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SCARA水平多关节机器人销量在工业机器人销量中占比为23.29%,相比2023年小幅提升。


从市场现状看,当前市场上的关节机器人产品在功能、性能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化,各厂商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断降低成本、降低价格,导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任何后来者压力都可谓不小。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部分厂商通过价格策略争夺市场份额,但制造业用户对自动化设备的选择逻辑依然是“价值驱动”为主,终端用户将技术参数稳定性、售后服务响应速度、系统兼容性等价值指标列为采购决策的核心考量。这意味着,真正具备技术创新力和场景化解决方案能力的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长期信任。


2、热门应用


从行业应用上来看,海康机器人瞄准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占比较大的两大领域:焊接、码垛。


在焊接领域,根据不同的工艺分类,焊接机器人主要包括点焊机器人、弧焊机器人、激光焊接机器人以及搅拌摩擦焊机器人等。目前,国产焊接机器人厂商主要聚焦在弧焊机器人领域,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代表厂商主要分为日系、欧系、国产三大派别,日系品牌主要有安川、发那科、OTC、松下、川崎重工等;欧系品牌包括ABB、COMAU等;国产品牌主要有库卡(注:库卡已被美的私有化,不计入外资品牌)、埃斯顿、埃夫特、藦卡机器人、钱江机器人、配天机器人、新时达、凯尔达、卡诺普、 柴孚机器人、图灵机器人、华数机器人等。


从销量看,受益于下游钢构、船舶等一般工业需求的释放,GGII预计2024年弧焊机器人销量突破3万台,国产化份额超过50%,预计2025年弧焊机器人延续增长态势,国产化份额有望超过55%。


在码垛领域,GGII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中,用于搬运码垛、焊接、喷涂、装配及抛光打磨等操作的机器人占比将近95%左右,其中搬运码垛、上下料机器人的占比最高,占据一半以上的份额。


从技术门槛上来说,码垛机器人的门槛相对焊接、喷涂等领域偏低,很多新进厂商大多会选择这种"以低门槛场景构建规模优势,以技术外溢拓展高端市场"的策略。




跨界玩家,是搅局者,还是推动者?



从机器视觉和移动机器人赛道“跑”出来的海康机器人,深谙红海生存的法则,已在市场上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GGII数据显示,2024年,海康机器人在国内2D工业相机领域的份额超过40%;国内移动机器人市场占有率超过24%。


从机器视觉、移动机器人领域切入关节机器人红海,海康机器人的优势是什么?我们可从两方面来看:


一是行业经验积累丰富,产品线可以形成联动效应。


海康机器人在公告中提到,公司多年来服务于制造业,在汽车、3C、新能源等行业深耕,积累了大量应用案例和客用户资源。基于公司对制造业生产工艺和内物流的理解,加入关节机器人,能更有效地联动机器视觉和移动机器人的业务优势,形成一站式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为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以机器视觉为例。海康机器人多年来在机器视觉领域的技术积累,能够结合其在视觉系统的优势,实现底层打通,快速处理视觉数据和机械臂控制信号,机械臂可以获取工件完整的位置数据,实现实时响应和高精度控制,确保抓取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当前,海康机器人的关节机器人系统搭配3D相机、智能相机等,已形成3D视觉引导工件上下料、铸造件表面检测识别等方案。


二是产品矩阵形成初始规模。


在产品矩阵方面,海康机器人的“底气”十足。负载能力是衡量企业自身是否具备竞争能力的关键指标之一,从此次海康机器人发布的公告看,其在多关节机器人领域的覆盖已形成大、中、小负载协同发展的战略格局。正如前文提到的垂直多关节机器人的负载就已经覆盖7-35kg。


通过大、中、小负载协同发展的战略布局,海康机器人能够更好地满足制造业碎片化需求升级的市场趋势,为不同行业的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


但相比之下,业内其他关节机器人玩家,尤其是传统工业机器人巨头,已经在关节机器人领域有多年的核心技术积累,也拥有成熟的产品线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这些企业在高端制造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产品在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表现出色。


例如中国多关节机器人市场已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不仅有库卡埃斯顿、埃夫特、新时达、藦卡机器人、尔必地等国内厂商,也有发那科、ABB、安川等国际巨头,这些企业在技术、市场份额、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各有优势。


在SCARA水平多关节机器人领域,汇川技术、新时达众为兴、海峰机器人、天机机器人等企业在SCARA水平多关节机器人领域深耕已久,已建立起一定的客户认知度和信任度。


海康机器人进入关节机器人红海后,若想延续在机器视觉及移动机器人领域的“高光”成绩,势必会有新的动作,也会面临与上述企业“正面刚”的情况。届时,关节机器人市场格局又将如何变动?


对于行业来说,海康机器人的角色是是搅局者还是推动者?


但不管怎样,随着新玩家的入局,关节机器人牌桌上新一轮的竞争即将拉开帷幕。